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经过前期的努力,团队的事务告一段落
经过前期的努力,团队的事务告一段落,现在我们要正式扬帆起航了!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们这个“丑媳妇”也算是亮相了,今天,就给大家聊聊我们准备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长久以来,法律行业一直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法律从业者与客户之间永远是相互厌烦的。经常会有客户这样抱怨:“平时很难见到我的律师本人,遇到问题要咨询,打电话还没问两句对方就烦得不行”。也常听到有些律师这样发牢骚:“我那个客户真烦人,天天没事就打电话,问题说了N多遍了他/她还是不懂”。开始,我以为这种现象仅仅存在于律师和客户之间,后来发现,无论是到法院咨询,还是到执法机关办事,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律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鸿沟?直到有一天,我偶然中看到一个名词,瞬间豁然开朗。这个词就是“法律黑话”。
相信看过张涵予主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的人,都会对里面“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经典台词记忆深刻,也不难理解其字面意思,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句话的含义就与字面意思毫无关系,这就是“黑话”。法律行业也有很多“黑话”,换个更高端的名字就是“专业用语”,简单的有“诉求”、“期间”等,复杂的有“请求权”、“举证责任”等。这些法律职业人员日常使用的专业术语,对客户来说,犹如天书一般,即使是经过解释当时明白了,日后依然会忘记,在具体的法律事务中经常会一头雾水。我觉得,这些“法律黑话”就在一定层面,造成了法律职业从业者与客户之间沟通鸿沟,而且这种现象在目前可见的范围内没有减轻、减弱的迹象,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分工日益细分,法律职业愈加细化的趋势下,我们该如何跨越沟通鸿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呢?
在具体回答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商业故事。一天,某全球电动工具领军制造企业召集所有新招募的管理人员参加一场培训。课程伊始,大屏幕上首先放出一张闪闪发光的电钻照片,培训师就问这些新招募的管理人员,这是不是他们公司卖的产品。一开始,大家都一脸迷茫,不敢回答,但很快就鼓足勇气说:“是的,这确实是我们公司卖的产品”。看到大家脸上泛起一些明显得意之情后,培训师就打开下一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上显示的是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精心钻好的小孔。培训师指着这个小孔,严肃的告诉大家,“这个才是我们客户想要的,作为管理人员,就是要不断寻找更有创造力、想象力、竞争力的方法,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实大多数法律职业工作者,在考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服务内容时,都停留在电钻那个思维层面。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很容易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不能去奢求、去等待客户跨域沟通的鸿沟来到我们面前,而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主动填满双方之间的鸿沟,走到客户面前,告诉客户,我来了,我为您服务。
在我们信心满满的准备出发,运用全部手段去填满鸿沟之前,还有一个问题等待着我们。那就是,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这个问题比“法律黑话”更难以解决,原因在于法律的庞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让每一个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都似乎“无从下手”。不过,已经有人几乎完美的解答了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并非来自于法律行业。
这个答案就是毕马威的服务宗旨:“我们的存在,是为了把我们的知识变成对客户有益的价值”。
是的!无论是接待客户咨询,为客户提供意见,还是代理客户处理纠纷,为客户争夺利益,律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需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专长、经验、见解,以及能够把这些要素转变为价值的方法。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无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如何宣称为客户服务,仍然有很多人会将法律工作的方法和提供的价值混为一谈。
基于这些认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决心从自己做起,去探讨、去研究如何才能更加高效、更加迅捷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更有价值的法律服务。只要能实现这些目的,任何方式和方法我们都愿意不遗余力的去尝试,去打磨。
我们会定期召开法律服务选题会,探讨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会把有价值的思路,从一个想法梳理为一个模型,从一个模型打造成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