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 爸爸妈妈,请不要再做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0-03-19
2019年11月14日晚,在上海南翔中学借读的14岁河南籍学生卢某某,喝农药自杀,引发关注。官方通报如下: 看到官方的通报,笔者存在几处疑问: 卢某某为什么要扔同学的笔袋? 学校联
2019年11月14日晚,在上海南翔中学借读的14岁河南籍学生卢某某,喝农药自杀,引发关注。官方通报如下:
看到官方的通报,笔者存在几处疑问:卢某某为什么要扔同学的笔袋?学校联系家长之后,家长又是如何处理这一事情的?仅仅是因为扔了同学笔袋被批评教育就喝药自杀?但是随着后续的报道,笔者的这些疑问也随之解开。原来卢某某之所以扔同学的笔袋可能是因为其遭受到了校园欺凌,是的,又是校园欺凌。但是与之前曝光的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些许不同的是,卢某某还是一个“留守儿童”。
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笔者似乎能够理解卢某某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甚至能够感受到卢某某在喝农药时心中的那种悲凉与绝望。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能通过电话维系感情,父母甚至成为了他们最为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上爷爷奶奶还可以给予适当的照料,但在学校里遭受的欺凌、歧视和心理上的伤害根本无人可以诉说和排解。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至于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问题,而留守儿童一旦形成这种心理,在遭遇到校园欺凌事件时,非常容易做出极端行为。这似乎能够解释卢某某在接受学校教育后和平时一样正常上课,放学回家后却选择了喝农药自杀。事实上当天卢某某回家后其父亲是在家的,但由于长期的疏远,父亲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遭受了欺凌,跟往常一样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疏导。而父亲的这种忽略和不理解正是压垮孩子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从家庭角度来讲,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品行,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完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家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并做到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其次要强化监护人的角色意识。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其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 从学校角度来讲,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因此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首先要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其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学校要及时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尤其应该明确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他们所缺少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比如:对行为不端的留守儿童严加管束,对缺少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多加关爱,对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加强辅导。最后要重视教育的理论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 要加强社会的综合调控能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一时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夏薇
向日葵法律团队
2019年12月2日